定居美国10余年,78岁却回国“捞金”,她凭啥被称“人民艺术家”
向前进!向前进!
当年电影《红色娘子军》在新中国可谓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,在新中国掀起了一阵“红色”旋风,还成就了新中国第一位“影后”。
她拥有着“火辣辣的大眼睛”,是受人尊敬的“人民艺术家”。
但却在自己的事业巅峰期,却选择前往美国发展,她的这一举动在当时无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与质疑声。
如今,垂垂老矣却又要重回祖国的怀抱,回国发展。这背后是否有不为人所知的隐情?
被谢晋导演一眼相中
1959年,年仅22岁的导演谢晋正在为即将开拍的电影《红色娘子军》物色女主角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实验排练场,看到一对青年男女正在为如何演好角色而激烈争论。
其中那个女学生神情激动,一双大眼睛闪烁着怒气和倔强。这不正是剧本中描述的"火辣辣的大眼睛"吗?谢晋当即拍板,就是她了!
就这样,还在读大三的祝希娟被选中出演《红色娘子军》的女主角吴琼花。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,毕竟祝希娟既无资历又缺乏经验。
但谢晋坚持自己的选择,他相信这个年轻姑娘身上蕴藏的潜力。
为了更好地塑造吴琼花这个角色,祝希娟和剧组一起来到了海南岛进行实地体验。
海南岛上的艰苦训练
剧组被安排住在当地百姓家中。祝希娟和其他几位女演员挤在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,屋顶是厚厚的茅草,墙壁是用泥土夯实而成。
夜晚,蚊虫的嗡嗡声此起彼伏,闷热潮湿的空气让人难以入眠。但祝希娟没有抱怨,因为她知道,这正是当年娘子军战士们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每天清晨,天还蒙蒙亮,祝希娟就要起床集合。她穿上粗布军装,脚踩草鞋,小腿上缠着绑腿。这身装扮虽然简陋,却让她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力量。
手中的木头"枪"虽然不是真枪实弹,但祝希娟却把它当作生命的一部分,24小时不离身。
训练由曾经的娘子军连长冯增敏亲自指导。这位饱经沧桑的老战士虽然已经年过花甲,但站姿依然挺拔,目光如炬。在她的带领下,祝希娟和其他演员们开始了艰苦的军事训练。
烈日下,祝希娟和战友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队列动作。汗水浸透了军装,晒得发烫的地面灼烧着脚底,但没有人叫苦叫累。
午饭后稍作休息,下午又投入到射击、格斗等训练中。晚上,大家围坐在一起,听冯增敏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。
渐渐地,祝希娟感觉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。她的皮肤被海南的烈日晒得黝黑,双手因为长期握枪而生出了厚厚的茧子。
更重要的是,她的内心也在悄然蜕变。那些艰苦的训练,那些感人的故事,都在她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。
一个月的体验生活,让祝希娟从一个城市姑娘逐渐蜕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女战士。她的皮肤被海南的烈日晒黑了,但她的内心却更加"红"了。
她深深感受到了那个革命年代的艰辛与壮烈,也更加理解了吴琼花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。
银幕绽放的琼花
拍摄过程中,祝希娟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。她记得自己拍摄的第一个镜头,是吴琼花被吊在水牢里。
虽然那天没有他的戏份,但饰演南霸天的陈强特意来到现场"把场",站在导演身后瞪着她。
这一举动立刻激发了祝希娟内心对南霸天的仇恨,让她更快地进入了角色状态。
在谢晋导演的精心指导下,在王心刚、陈强等前辈演员的帮助下,祝希娟渐渐掌握了电影表演的技巧。
她将自己对吴琼花的理解,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呈现在银幕上。
那个敢于冲破旧社会牢笼,自救、自立、自强的女性形象,在祝希娟的演绎下栩栩如生。
1961年7月1日,《红色娘子军》正式上映。这一天恰好也是祝希娟入党的日子,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。
影片一经上映就引发轰动,在全国掀起了一股"红色"旋风。祝希娟凭借吴琼花这个角色,一举成名。
次年,在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中,《红色娘子军》横扫四项大奖。24岁的祝希娟摘得最佳女演员桂冠,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影后。
在颁奖典礼上,文学泰斗郭沫若为她题词:"出死入生破旧笼,海南岛上皆东风,浇来都是英雄血,一朵琼花分外红。"
这幅题词不仅是对祝希娟演技的肯定,更是对吴琼花这个角色的高度赞扬。
然而,功成名就的祝希娟并没有就此止步。
她深知,一个优秀的演员不能只靠一时的运气。于是,她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 - 留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(后来的上海青年话剧团)继续磨练演技。
在话剧舞台上,祝希娟追求"性格化"的表演,不断挑战自我。她相信,只有在舞台上不断打磨,才能成就真正的表演艺术。
正是这种执着和坚持,让祝希娟的演技日益精进,为她后来的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十几年后,祝希娟凭借在电影《啊!摇篮》中的出色表现,再次赢得观众的喝彩。这部讲述保育员故事的影片,让已年过不惑的祝希娟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。
从舞台到幕后:不断向前的艺术人生
然而,随着年龄的增长,祝希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方向。她深知,不可能一直在话剧团演青衣花旦,演18岁的姑娘。
她认为,应该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一代。
1983年,机会来了。刚刚成为经济特区的深圳,百业待兴,人才奇缺。45岁的祝希娟毅然决定南下深圳,开启人生的新篇章。
她担任深圳电视台副台长,带领80多位同事在一片荒芜中筹建电视台。
从筹建到开播,深圳电视台只用了短短3个月时间。这个速度,堪称"深圳速度"。在此期间,祝希娟和同事们吃着泡面加罐头,夜以继日地工作。
她每天都要研究香港电视台的节目,努力提高深圳电视台的节目质量。
在深圳的15年里,祝希娟带领团队制作了20余部电视剧,几乎每年都能获得飞天奖。她将自己在表演艺术上的经验和见解融入到电视剧制作中,为深圳电视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到了六十岁,祝希娟从深圳电视台退休。因为孩子在美国,她与先生到洛杉矶定居。
耄耋之年:永不熄灭的表演热情
在国外呆了十几年,她仍然心系家乡。于是决定回到祖国怀抱,回到深圳,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,继续在文化艺术领域发光发热。
即使年过八旬,祝希娟依然保持着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和执着。2020年,83岁的她主演了电影《空巢》,饰演一位遭遇诈骗的老年人。
这部电影引起了社会对空巢老人问题的关注,也再次展现了祝希娟精湛的演技。
回首往事,祝希娟常说自己是个"幸运儿"。她幸运地遇到了谢晋这样的好导演,幸运地出演了《红色娘子军》这样的经典之作,幸运地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。
但细细品味她的人生轨迹,我们不难发现,所谓的"幸运",其实是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换来的。
"永远向前进"不仅是《红色娘子军》的精神,更是祝希娟一生的写照。
她认为,人生总会有为之奋斗的目标。对于演员来说,就是要不停地演戏,跟上时代的步伐。
2021年,祝希娟再次回到海南,重访当年拍摄《红色娘子军》的地方。看着眼前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美丽乡村,她感慨万千。
如今的祝希娟,已是耄耋之年,但她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。她=把每个角色都当作艺术去创作,而不是当作赚钱的工具。"
这份对艺术的纯粹热爱,正是她能够在演艺事业上走得如此长远的关键。
在祝希娟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个演员应有的品质:对艺术的执着,对角色的尊重,对生活的热爱。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"永远向前进",也为后辈树立了榜样。
参考资料:
《红色娘子军》成就新中国第一位影后,祝希娟:永远向前进,北京日报,2021-09-10
《“把每个角色都当艺术去创作”,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影后祝希娟》,深圳新闻网,2019-06-28
《表演艺术家祝希娟——“永远向前进”》,人民日报,2022年07月14日
《新中国首位影后祝希娟:当下儿童剧"小大人似的"》南方都市报,2009年09月23日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,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@qq.com删除。